從歷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看礦業發展
摘 要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自1999年開始,每年舉行一屆,迄今已舉辦二十一屆,經過21年的發展,已成為礦業行業最具影響的會議。
作為了解全球礦業市場和產業發展動向的“風向標”和“掃描儀”,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不僅是礦產勘探和開發的交易平臺,更是一個為國內外礦業企業創造更多交流和合作機會的橋梁。
這21年來,大會都有哪些亮點呢?讓我們一起從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找答案吧!
第一屆
主題:促進礦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亮點:中國礦業尋求新突破
本屆大會名為“中國礦業法規國際研討會”,大會掀開了中國礦業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第二屆
主題:提高西部礦產勘查開發對外開放水平
亮點:西部,中國礦業新的著眼點
本屆大會名為“西部開發與中國礦業投資國際研討會”,是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以后的第一次礦業領域會議。會議提出,提高西部礦產勘查開發對外開放水平,加大西部地區礦產勘查力度,實現中國礦業重心的逐步西移。
第三屆
主題: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促進礦業共同發展
亮點:新世紀礦業的變革與展望
本屆大會名為“中國礦業——2001國際研討會”,大會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地質勘查體制、礦業體制的重大變化。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駐華使館首次成為協辦方。
第四屆
主題:積極履行承諾 主動適應規則
亮點:入世,中國礦業的機遇與挑戰
本屆大會名為“中國礦業——2002國際研討會”。參加本次會議的世界銀行集團代表和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代表與國內礦業界人士一起,就全球及地區礦業發展的趨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礦業發展、礦業融資和礦山開發,以及外商來華投資礦業的政策等一系列戰略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第五屆
主題:增進交流合作 推動改革發展
亮點:逐步實施“引進來”“走出去”資源戰略
本屆大會名為“中國礦業——2003國際研討會”。大會圍繞中國礦業政策演變、區域礦業合作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第六屆
主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促進礦業繁榮與發展
亮點:礦業走向復蘇
本屆大會名為“中國礦業——2004國際研討會”。本屆大會是首次組織國內外展商同時參加的重要展覽,展覽內容涉及從各地資源項目、礦業技術和設備、融資服務到礦業企業其他相關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到會國內外代表共計1000多名,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
第七屆
主題:加強礦業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
亮點: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成為全球四大礦業大會一員
本屆大會首次以“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名字亮相。大會圍繞中國礦業政策、全球礦業回顧與展望、礦產品市場、礦業新理論和新技術、礦業融資、中國及周邊國家礦業投資機會、礦山安全與環境等組織14場專題研討會。國內外重要礦業公司首席執行官論壇,尤其引人注目。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國外代表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
第八屆
主題:繁榮礦業經濟 促進和諧發展
亮點:推動中國和全球礦業健康發展
本屆大會設立八大專題研討,同時還舉辦了全球礦業部長、全球CEO、國家及地區、海外投資、礦業設備五大論壇。會議期間,以國土資源部為代表的政府展區也首次在礦業大會上亮相。
第九屆
主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綠色礦業
亮點:綠色礦業理念深入人心
本屆礦業大會針對綠色礦業政策、資源高效利用、礦山環境與礦業安全以及國際礦產品市場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為推動礦業節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世界礦業繁榮做出貢獻。
第十屆
主題:迎接新挑戰 推動礦業持續繁榮
亮點:與全球礦業攜手發展,共同面對金融危機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本屆大會受到全球礦業界高度重視。大會就礦業發展趨勢和投資政策計劃,以及礦業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和礦山責任等進行了深入討論。本屆大會還專門設立多個礦產品專題論壇。很多國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非等都出現在了本屆礦業大會的展覽區。此外,還有許多來自蒙古、智利、墨西哥和菲律賓的代表。本次大會總展位數量超過100個。
第十一屆
主題:抓住機遇 共同發展
亮點:加大地質找礦力度,為全球礦業復蘇注入新活力
本屆大會由高峰論壇、行業展覽和專題活動三部分組成,推出了17個主題、23個論壇,420個展位,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名代表參會。在大會召開期間,來自12個國家的礦業首腦和南非、蒙古等10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國內外80多家重要礦業公司以及世界銀行、摩根大通等知名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共同探討了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和礦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第十二屆
主題:合作 責任 發展
亮點:立足國內開發與加強國際合相結合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將按照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把立足國內開發與加強國際合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資源保障能力。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礦業企業、金融機構的代表共4000多人參加大會。在大會組織的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上,共有62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到117億元。大會期間,天津礦業權交易所正式揭牌。
第十三屆
主題:加強國際合作 加快找礦突破
亮點:提高礦產品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大會包括高峰論壇、行業展覽和專題活動三部分內容。高峰論壇邀請了國內外礦業界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以及專家學者,就礦業行業發展趨勢、礦業與資本市場、國內外投資機會、礦業與可持續發展、礦產品專題、地質勘查、礦業技術與設備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第十四屆
主題:攜手應對 共促發展
亮點:攜手應對挑戰,開放合作
本屆礦業大會設有主題論壇、國外礦業部長論壇、企業發展高層論壇3個主旨論壇以及40多場分論壇,論壇內容包括政策與金融、礦業普查勘探與開采、礦產品以及礦業可持續發展等。
第十五屆
主題:機遇 挑戰 發展
亮點:共同構筑互利共贏的全球礦產品供需和貿易格局
會議設有主題論壇、國外礦業部長論壇、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并推出了34場分論壇、10場國外項目推介會,內容豐富,參與度高,互動性強。
第十六屆
主題:創新驅動,持續發展
亮點:為國內外企業和機構把握礦業動態、獲取礦業信息、尋求合作機會提供了重要平臺
本屆大會在展館新增綠色礦山展區,展出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并取得一定成績的企業,進一步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的規范化,分享企業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成果與經驗,進而推動綠色礦業發展,走出一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之路。此外,大會召開期間及會議前后,原國土資源部領導先后與14個國家的礦業部長或副部長、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和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等國際組織的項目負責人舉行了雙邊會談,簽署了一系列有關地質與礦產領域的合作協議,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格局,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第十七屆
主題:新常態、新機遇、新發展
亮點:全球礦產勘查形勢、礦業與金融資本市場、地質找礦與科技創新、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綠色礦業等
此次大會就全球礦產勘查形勢、礦業與金融資本市場、地質找礦與科技創新、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綠色礦業等專題進行研討,重點組織開展國內外礦業合作項目的簽約、洽談和交流等活動,進一步推動國內外礦業企業開展實質性項目合作。參會代表和展商更具廣泛性,涵蓋了全球主要礦業大國和各大洲資源豐富的國家,新增國際地質調查局長論壇,新增“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與機遇論壇,促進天津與世界的合作與交流。此外,大會還增設國際地質調查局長論壇,提升和突出礦業權交易展區。
第十八屆
主題:秉持新理念、共創新未來
亮點: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和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本屆大會深入分析全球礦業發展新機遇,研判全球經濟和礦業走勢,宣傳中國礦業發展方針政策,倡議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大會重點聚焦“一帶一路”礦業發展的機遇與政策,進一步加大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礦業合作項目的推介洽談力度。首次舉辦法國礦業投資論壇、南非礦業投資論壇及中國非盟礦業投資伙伴論壇,還初步建立了礦業大會大數據。
第十九屆
主題:弘揚絲路精神,共促礦業繁榮
亮點:把握全球礦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
此次大會旨在主動把握全球礦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凝聚絲路智慧,繼承絲路傳統,把打造全球礦業命運共同體推向新階段。凝聚絲路智慧,繼承絲路傳統,把打造全球礦業命運共同體推向新階段。期間成立中國礦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推進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礦業合作進一步推進。大會還首次設置了行業會長沙龍,邀請各行業會長參會發言,并開設了專業觀眾專屬注冊通道,優化網站服務功能。
第二十屆
主題:開放新格局、合作新模式
亮點:擁抱世界、走出特色、開拓未來
本屆大會旨在體現“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礦業合作出現的新氣象、新理念、新經驗,首次由中國礦業聯合會單獨主辦。大會還首次設立了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砂石骨料、石材等板塊。大會還根據會議代表的需求提供專業的會下服務。通過網絡等現代化通信方式,代表在任何時間提出訴求,都將利用各種資源提供信息、協調聯絡等方面的服務,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第二十一屆
主題: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
亮點:共同構建全球礦業美好未來
本屆大會旨在踐行習近平主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全球礦業攜手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共識。中國礦業企業積極參與礦業國際產能合作,實現共贏發展。此次大會還舉辦了高峰論壇、礦業展覽、項目洽談和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大會期間,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現場發布了《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該報告是我國首次針對全球礦業發展態勢發布的報告,全面分析了2018~2019年全球礦業發展態勢,并對未來行業格局作出初步預測。
來源:礦業邦公眾號
免責聲明 |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來源于礦業邦公眾號,僅作分享之用,本文章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