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狠狠五月色婷婷蜜桃潮喷,人妻少妇啊灬啊灬用力啊快,真人视频

新聞資訊

2020年中國礦產資源形勢回顧與展望

2020年是21世紀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刻改變著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發展格局的同時,對礦業行業影響深遠。全球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礦業市場艱難前行。在國際環境如此嚴峻復雜和惡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從衰退中迅速恢復,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復蘇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礦業市場表現出較強韌性。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帶動對礦產品需求的增長,經濟發展需要充足的礦產品供應作保障。同時全球經濟復蘇需要一段艱難的時間,礦山企業迎來海外投資收購的戰略機遇期。

全球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過去十多年,全球經濟一直未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徹底走出來,處于持續低迷、恢復乏力的狀態,2019年更是跌到21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而2020年初以來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正處于衰退期的全球經濟帶來了“至暗時刻”。2020年4月,全球經濟在世界多國實施封鎖政策期間跌入谷底,之后逐步恢復;10月,隨著北半球冬季來臨疫情蔓延,英國、法國、德國等重啟了部分封鎖措施,放慢了經濟重啟進程。目前,世界主要機構或組織對全球經濟的預測基本相近,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4.4%,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以上(表1)。

表1 世界主要機構或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

2020年,全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一場突如其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性危機,有將近9 000萬人陷入極度貧困。西方國家正經歷幾十年未有之大撕裂——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強權政治、貿易保護主義橫行,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國際形勢和關系不確定性加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全球經濟、軍事和政治中“黑天鵝”事件頻發,我們共同見證了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負油價、美股4次熔斷;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中東局勢動蕩;英國正式脫歐、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大選事件等。

受疫情影響,雖然以中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經濟已經緩慢復蘇,但全球經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而且極易出現倒退。特別是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受疫情的破壞更為嚴重,經濟恢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大。

 

2

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復蘇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有效控制疫情,使中國經濟迅速從衰退中恢復,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復蘇最快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72.3萬億元,同比增長0.7%,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預計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100萬億元,實現1.8%左右的正增長。

2020年是中國深度變革的一年,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開始構建。隨著國內消費市場逐步復蘇,投資拉動作用顯現,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三大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上半年均有明顯改善。2020年前三季度,消費向下拉動GDP 2.5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穩投資政策成效明顯,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拉動GDP 3.1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拉動GDP 0.1個百分點。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貿易額減少10.4%,但我國實現了凈出口對經濟的正向拉動,貿易對經濟的貢獻率好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時的水平。未來,隨著中國經濟恢復到常態化的增長,消費仍為經濟的主要引擎。

 

3

全球礦業市場艱難前行

3.1

  礦產品價格劇烈震蕩

2020年,全球重要礦產品價格劇烈震蕩。受到全球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衰退、國際政壇更迭頻繁、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大封鎖政策實施、礦山減產停產、進出口管控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劇烈震蕩下跌,并出現了歷史上首次負油價;黃金、鐵礦石、銅礦等具有金融屬性的礦產品價格逆勢上揚;受礦產品需求萎縮影響,鋁、鉛、鋅、鎳、鋰、鈷等金屬價格下跌。其中,美國WTI原油現貨均價39.3美元/桶,同比下跌31.1%(圖1);紐約商品交易所鐵礦石(品位62%)到岸均價107.8美元/t,同比上漲66.8%;倫敦金屬交易所黃金年均價1 771美元/盎司,同比上漲24.8%,銅均價6 184美元/t,上漲2.9%,鋁均價1 705美元/t,下跌5.0%,鉛均價1 825美元/t,下跌8.6%,鋅均價2 268美元/t,下跌11.0%(圖2),鎳均價13 802美元/t,下跌0.8%,鈷均價31 422美元/t,下跌5.6%;全球碳酸鋰均價6 936美元/t,同比下跌34.9%。

 

圖1 美國WTI原油價格變化 (資料來源:EIA)

圖2 倫敦金屬交易所銅鋁鉛鋅金屬價格變化(資料來源:S&P Global)

3.2

 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呈現區域性、短暫性回調

全球礦業指數在連續兩年低位調整后,2020年再次谷底反彈,總體呈波動增長的態勢,年內均值88.6,比2019年均值75.2增長了17.8%(圖3)。全球礦業指數大幅回調的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礦產品價格劇烈震蕩,股票交易量增多;二是疫情蔓延使國際礦山生產和交通運輸受到很大影響,國際礦產品貿易區域性、短暫性地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導致鐵礦石、稀土等礦產品價格一路飆高。

圖3 全球礦業指數變化(資料來源:S&P Dow John Indices)

 

4

中國礦業市場表現出較強韌性

 

2020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經濟衰退、礦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等因素影響,我國礦山企業整體情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現為礦業投資增長由正轉負,采選業企業利潤大幅減少。但我國采礦業持續盈利,礦產品生產保持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大宗礦產品進口持續增加,這些都展現出了中國礦業市場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4.1

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連續八年下降

受油氣地質勘查投資四年內首降影響,全國地質勘查投資開始減少。2020年,預計全國地質勘查投資額約為860億元,同比減少一成左右,低于2011—2015年、2019年水平。2019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額為993.4億元,較2018年增長22.6%。其中,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額為821.3億元,增長29.0%,占總投資額的82.7%;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額為172.1億元,下降0.9%,占總投資額的17.3%(圖4)。

圖4 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變化(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

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連續八年下降,降幅擴大。2020年上半年,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額為67.6億元,同比減少5.4%,與2019年同期4.5%的降幅相比,降幅有所擴大。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連續八年下降,使得勘查項目明顯減少,地勘隊伍人才流失,后備找礦力量不足。但財政資金在地質勘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入占72.0%,占比較2019年全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而社會資金投入占比減少到28.0%。

4.2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

2020年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0萬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未能延續連續兩年增長的態勢,同比下降9.2%,增速較2019年放緩了33.3個百分點,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低11.8個百分點。說明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沒有從疫情的負面影響中恢復,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圖5)。

圖5 全國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變化(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僅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以及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2%和4.9%;受原油價格暴跌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減少21.8%;黑色金屬礦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同比下降9.9%和6.1%,比2020年年初分別回升了8.9個百分點和21.5個百分點。

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2020年1—11月,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減少7.0%,增速較年初回升了3.7個百分點,但低于全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2個百分點。

4.3

采選業發展保持平穩

采選業發展基本保持平穩。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2.3%,采礦業同比持平。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企業同比減少0.1%,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減少2.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減少0.1%,非金屬礦采選業同比減少0.5%。

采選業持續盈利,但利潤大幅減少。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和采礦業實現利潤3 440億元,同比下降32.8%,而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4%(圖6)。除一次能源采選業利潤大幅減少外,其他采選業利潤均有所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額2 022億元,同比下降24.5%;受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企業利潤額473億元,同比下降70.8%;受全球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影響,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大幅增長,為332億元,同比增長45.0%;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額331億元,同比增長15.1%;非金屬礦采選業利潤額290億元,同比微增0.8%。


圖6 2020年工業和采礦業企業利潤增長變化(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4.4

能源和礦產品產量穩中有增

2020年1—11月,全國主要礦產品產量穩中有增,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全國發電量6.7萬億kW·h,比2019年同期增長2.0%。電力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等新能源占全國發電量的12.5%,比2019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原煤產量34.8億t,增長0.4%。原油產量1.79億t,增長1.6%,連續兩年保持增長。鐵礦石產量7.9億t,增長2.1%。粗鋼產量9.6億t,增長5.5%。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 632萬t,增長4.6%;其中,精煉銅942.2萬t,增長5.7%;電解鋁3 381.7萬t,增長4.0%;磷礦石產量7 939.2萬t(折含P2O530%),增長1.1%;平板玻璃8.6億重量箱,增長1.3%;水泥產量21.6億t,增長1.2%(圖7)。


圖7 重要礦產品生產增長率變化(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4.5

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高

全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斷提高。2020年12月,中國提出到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將達到25%左右。而2019年中國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為15.3%,過去十年提高了約6個百分點(圖8)。預計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進一步提高,可達16%左右。為實現2030年的目標,未來十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需提高9個百分點。

圖8 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4.6

大宗礦產進口持續上升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貿易額大幅萎縮10%以上。但隨著率先從經濟衰退中復蘇,中國礦產品貿易活躍,是全球最大的大宗礦產買家。2020年1—11月,除煤炭外中國大宗礦產進口持續上升。其中,煤炭進口量2.6億t,同比減少10.7%,這主要是受國際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國內進口政策影響;原油進口量5.0億t,同比增長9.5%,對外依存度升至72.6%,比2019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進口天然氣1 248.0億m3,同比增長3.9%,對外依存度為42.3%,比2019年下降0.1個百分點。進口鐵礦石10.7億t,同比增長10.9%,對外依存度為77.3%,比2019年提高1.3個百分點(圖9)。銅精礦進口量1 988萬t,同比減少0.9%。

 

 

圖9 2010年至今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變化

 

5

展望與建議

5.1

全球經濟復蘇需要一段艱難的時間,團結合作才能促增長

2020年是21世紀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世界經濟在經歷最深程度的衰退后,已有部分好轉跡象:發達經濟體經濟好于預期、中國經濟復蘇幫助全球經濟避免了更大幅度的下滑,但全球經濟復蘇需要一段艱難的時間。
當前,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性加大。2021年,隨著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推進、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和美國大選換屆更迭,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可能會加快,但仍存在很大下行風險,特別是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受疫情打擊更為嚴重,失業率劇增、人均收入暴降、數百萬人陷入極度貧困。在全球經濟恢復到疫情之前,全球經濟內部存量蛋糕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大國之間的博弈沖突會更加頻繁,各國內部的矛盾也會不斷激化。未來,全球經濟復蘇最大的挑戰是控制疫情蔓延、消除貿易壁壘和地緣政治風險。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長期不利影響,其對經濟的影響將比對健康持續更長時間。除非采取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否則全球經濟可能會面臨“失落的十年”。
當前,人類要想走出困局和亂局,除了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更需要人類的緊密團結共同應對危機。各國只有積極開展合作,消除貿易、文化壁壘,才能通過全球一體化提高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

5.2

中國經濟引領全球復蘇,需要充足的礦產品供應作保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正式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預計中國經濟總體將加快增長,并將帶動全球經濟復蘇。同時,伴隨2030年中國人口高峰的來臨,未來十年中國仍將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鐵礦石、銅等與新基建密切相關的大宗礦產,受投資的拉動需求旺盛。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消費國和進口國。國內部分礦產安全供應形勢十分嚴峻,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進口面臨較大風險。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銅、鋁土礦、鉑族金屬、鉀鹽等傳統短缺礦產,國內產量增長有限,只能長期依靠進口。鉛、鋅和錫等傳統優勢礦產,長期過度開發,資源消耗速度過快,也需要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鋰、鈷礦等戰略礦產,受新興行業的帶動需求急劇增長,短期內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稀土等優勢礦產,受環境保護政策影響,也需從國外進口以滿足產業發展。未來,中國礦產資源供需形勢不容樂觀,多數礦產供不應求的形勢可能會有所加劇。
同時,受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礦產勘查和開發利用“長周期性”的限制,礦產資源的管理更需要國家從長遠和宏觀層面著眼,開展頂層設計,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如加大國內礦產資源找礦投入,提高礦產資源查明率,即使部分礦產需要進口也能有一定議價權。特別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礦產品市場低迷,重要礦產品生產增長放緩,在這種形勢下,如何保障我國的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支撐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安全,是礦產資源管理部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5.3

新能源和關鍵礦產相關產業發展將加速提高中國自主貢獻力度

當今,人類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礦產資源利用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各國對資源關注的重點也正在從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向氫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擴展,從大宗礦產向以稀有稀散礦產為主的關鍵礦產擴展。
碳排放約束目標加快推進全球能源消費轉型。在全球氣候挑戰面前,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中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目標的約束下,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將加速調整,促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加速退出。未來,有鋰電等儲能技術的加持,風能、太陽能、地熱、氫能等將成為“新煤炭”“新石油”,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技術成為更靈活的“新電網”。
目前,各國關注的鉭、鈮、鋰、稀土、鈧、鍺、鎵、銦、錸、碲、砷等關鍵礦產是未來5G通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這些礦產大部分屬于我國優勢礦產,同時又是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短缺的礦產。我們可以在新能源和關鍵礦產領域,加快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全球積極開展合作,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加速提高我國的自主貢獻力度。

5.4

鼓勵礦山企業開展國際礦業合作,加大資金支持

據S&P Global發布的《2020年全球勘查投入預算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初級礦業公司預算分配給新建項目比例創歷史新低,占總預算的24%,在建礦山占35%,生產礦區占比創歷史新高,占41%。這說明,全球礦業投資的趨勢是更傾向于低風險、成熟的在建礦山和生產礦區項目。
過去的十多年,我國礦山企業境外投資取得很大進展,特別是銅、鋁等礦業項目,海外產能已與國內產量相當。但由于各方面條件限制,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速度緩慢,存在“散、小、慢”等現象。建議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政策,引導企業科學有序開展國際礦業合作。
從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會因疫苗接種而停止。如果世界經濟不能及時恢復,礦山企業也無法有進一步抵御經濟低迷帶來的危機,屆時企業破產倒閉、或優化資產配置、剝離非核心資產,許多優質的礦業項目可能會被出售,這對于礦山企業來說,可能是海外投資收購的機遇期。
但當下,國內礦山企業面臨許多經濟困難,要想進一步開展國際礦業合作,為全球礦業發展注入中國力量,需要國家政策和財政資金的扶持。

第一作者簡介

郭娟(1983-),女,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工作,單位: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

通訊作者簡介

崔榮國(1978-),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礦產資源戰略和形勢分析研究工作,單位: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

引用格式

郭娟,崔榮國,閆衛東,等.2020年中國礦產資源形勢回顧與展望[J]. 中國礦業,2021,30(1): 5-10,54.

GUO Juan, CUI Rongguo, YAN Weidong, et al. Outlook and overview of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of China in 2020 [J]. China Mining Magazine,2021,30(1): 5-10,54.

編輯|陳韻竹

審核|趙奎濤
免責聲明 |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于礦業邦公眾號,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科技| 遂溪县| 剑川县| 安宁市| 夹江县| 颍上县| 通化市| 石楼县| 怀化市| 丹巴县| 休宁县| 万宁市| 隆安县| 界首市| 灵璧县| 镶黄旗| 阜城县| 嫩江县| 定州市| 民乐县| 宁城县| 神池县| 株洲县| 舞钢市| 拉萨市| 罗甸县| 友谊县| 邵阳县| 枝江市| 滕州市| 安义县| 岳池县| 墨脱县| 青田县| 申扎县| 梁平县| 榆中县| 潼南县| 嘉善县|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