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月1日發布消息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力促高質量發展成為2021年的主旋律。在新發展階段,地礦行業如何找準發力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期待2021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一起關注礦業領域的熱點話題。
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這是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礦業人也為這個奇跡的創造貢獻了一份力量:“十三五”期間,以找水打井、富硒土地、災害防治、地質旅游和綠色礦業為主的“地質調查+”特色扶貧之路在解決貧困地區突出民生問題,助力就業增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取得了實際成效,贏得地方政府和貧困群眾稱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室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明確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對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出了具體要求。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這既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礦業必將繼續有所作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礦業行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新型城鎮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動能?如何推動綠色發展,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鄉村空間格局、產業發展格局、健康宜居格局,提升脫貧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品質,助力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今年兩會或將給出答案。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間,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取得開創性進展,構建了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的綜合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了生態修復新格局。
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修復受到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下發,將礦山生態功能修復和后續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統籌考慮,明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一批具有推廣和借鑒作用的典型頻頻涌現。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的第一個全國性的生態保護重大規劃,布局了七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和兩個單項工程,全力守護國家的生態安全、自然生產的安全邊界。2021年2月, 財政部辦公廳、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組織申報中央財政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通知》。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成為共識。
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如何科學、系統地進行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一個重大命題,期待兩會代表委員給出真知灼見。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國的重點任務之一。國務院2月22日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在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產體系、消費體系等方面提出30條意見。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及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必須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加大天然氣水合物、干熱巖等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加大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力推動我國綠色發展。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如何緊扣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擴大低碳清潔能源供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資源,切實保障國家資源能源安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和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的大背景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強智能化建設成為礦業發展的新趨勢。
智能礦山是礦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我國智能化礦山建設取得快速發展,陽煤集團、焦煤集團、包鋼集團等成為先行者,用實踐證明智能技術正在成為“未來礦山”建設的支撐。礦業企業的成功轉型不僅僅是采用最新的應用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將數字化和創新性理念融入經營策略,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這是礦山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項緊迫課題。
智能化礦山建設是“兩化”融合、“互聯網+”戰略在礦業行業的具體體現,必將給全球礦業行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將“綠色、安全、和諧、智能、高效”的新礦業理念落到實處,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期待兩會給出答案。
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是我國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礦業行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布法律法規,積極引導全社會樹立節約集約與循環利用的資源觀,調整資源稅和企業所得稅征收辦法,推動采選冶技術進步,規范礦產資源開發行為,并適時引入第三方機構評價制度,鼓勵礦山對共伴生礦、低品位礦和尾礦等綜合利用,使礦山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采選技術水平提高明顯,尾礦利用和再生金屬利用量快速增長。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繼續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制度,積極構建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新格局,方能推進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和礦產品市場供需形勢,受資源稟賦條件、礦業市場、礦山企業內生動力等因素影響,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如何應對嚴峻挑戰?期待代表委員給予解答。
文章來源:中國石材網
免責聲明 |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來源于中國石材網,轉載于礦業邦公眾號,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