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戰略性新興礦產決勝之年
中國金屬礦業經濟研究院 張珣
摘要: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將成為大勢所趨,全球新能源汽車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戰略性新興礦產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五年將是我國布局戰略性新興礦產的重要機遇期。
2025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的收官之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帶動鎳、鈷、鋰、鉑族金屬、石墨、稀土等戰略性新興礦產的需求大幅增長,2025年也將成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礦產的決勝之年。
一、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將成為大勢所趨
國內汽車制造商中,北汽集團、長安汽車、海馬汽車已經率先宣布將從2025年開始停售燃油車;一汽-大眾則提出了“2025戰略”:到2025年,一汽-大眾的產品線將接近40款,新能源車型將占到一汽-大眾產量的四分之一。國外汽車制造商中,日本豐田已經明確表示要在2025年停止生產傳統燃油汽車,日本本田將在2025年前實現全部車型電動化,韓國現代汽車計劃在2025年將純電動車型總銷量提升至56萬輛,意大利著名運動跑車品牌法拉利將在2025年后發布第一款純電動車型。
歐洲國家在2017年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禁售時間大致在2025年至2050年之間,其中挪威的電動車保有量和銷售量已經占有國內市場較高比例,明確表示將在2025年禁售傳統的燃油汽車。我國的海南省出臺了《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至2030年,全域禁止銷售燃油汽車(表1)。
表1 各國地區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二、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今年12月3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將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將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將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這一宏偉目標并不是憑空提出的,它是建立在國家節能減排規劃以及市場的經濟性基礎之上的:
1.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簡稱國六排放標準)將于2023年全面實施(表2),就汽車制造企業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傳統的燃油汽車很難達標,研發和生產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會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表2 國六排放標準全國實施時間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
1.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至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要達到4.0升/百公里,商用車新車油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整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達到約15%。
2.2025年電動車擁有成本將低于燃油車:有研究報告測算預測,在2024年,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擁有成本差距將會縮小到5000元之內,而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擁有成本優勢將會出現。另外,電動車在行駛過程零排放,并與網聯化、智能化、自動駕駛有更好的親和力,都使電動車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綜上所述,2025年之后,電動汽車將會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2050年左右達到峰值。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甚至樂觀認為,205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全球汽車銷量中占比達到90%。
三、2025年戰略性新興礦產將呈爆發式增長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式增長,市場對鎳、鈷、鋰、鉑族金屬、石墨、稀土等戰略性新興礦產(表3)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長。
表3新能源汽車與礦產資源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
根據麥肯錫咨詢的報告,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1300-1800萬輛;鋰的需求將增長3倍,從21.4萬噸增加到66.9萬噸碳酸鋰當量,鈷的需求將增長60%,從13.6萬噸增加到22.2萬噸。根據瑞銀的報告,到2025年,電動汽車對鎳的需求將增長10倍,從6萬噸增加到66.5萬噸。根據Adamas Intelligence的報告,從2018年到2025年,電動車電機對稀土的需求將增長350%,其中對氧化鐠釹的年需求將從3000噸增加到13000噸。
四、未來五年是布局戰略性新興礦產的重要機遇期
從目前的分析來看,2025年新能源汽車迎來大發展是大概率事件,將導致與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關的金屬——銅、鎳、鈷、鋰、石墨、稀土等的用量的大幅增加,這些金屬將面臨約二十五年的黃金發展機遇,到2050年左右達到峰值。
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未雨綢繆,他們把戰略性新興礦產稱為“關鍵礦產”(表4):歐盟早在2011年就已經提出“關鍵原材料清單”,后又于2014年和2017年兩次進行補充完善,以強化關鍵礦產的供應安全;2018年5月,美國內政部發布關于“關鍵礦產”最終名單;2019年,澳大利亞對外發布《澳大利亞關鍵礦產戰略2019》。
表4 西方國家關鍵礦產名單
一些國際礦業巨頭也已經開始提前布局,它們希望能從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中獲取像過去數十年從中國的鋼鐵市場增長通過鐵礦石銷售所獲取的同樣收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計劃在電池需求上升之前提高鎳產量,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將該金屬的產量提高約70%,達到每年36萬噸,主要是通過在印尼擴張實現。必和必拓將鎳作為核心業務,旗下西部鎳業(Nickel West)公司將從2020年二季度開始轉產硫酸鎳,目標是建成全球最大的硫酸鎳工廠。
世界最大的鋰生產商美國雅寶公司計劃在2024年前將鋰產能提高一倍至每年225000噸。
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生產商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未來計劃投資5億澳元,在2025年前將鐠釹產量提高到每年10500噸。公司的2025計劃包括在西澳大利亞建設一座稀土裂解和浸出工廠,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與藍線公司合資建設稀土分離工廠,威爾德山選礦廠升級改造以及馬來西亞關丹工廠發展深加工業務等。
國內的有色礦企也看到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經營著全球最大的鈷礦之一。該公司近日表示,擬通過收購及注資,間接持有華越鎳鈷30%的股權。華越鎳鈷注冊資本2.6億美元,在印尼莫羅瓦利工業園區投資12.8億美元建設年產6萬噸鎳金屬量的混合氫氧化鎳鈷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浙江華友鈷業通過一家全資子公司持有華越鎳鈷57%的股權,中國不銹鋼巨頭青山控股集團則通過一家子公司持有華越鎳鈷10%的股權。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迎接2025這一戰略性新興礦產的決勝之年,我們必須提前布局,做好“十四五”發展規劃工作。在所有戰略性新興礦產中,鎳無疑是應該優先考慮的金屬,其次利用鈷、鋰價格大幅下跌的機會并購優質資產。
目前,我國海外鎳礦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印尼的紅土鎳礦項目,而且主要投資方為國內的不銹鋼生產廠家,相比之下,有色礦企在海外的鎳礦投資項目較少,相信隨著不銹鋼需求的飽和以及鋰離子三元正極材料對硫酸鎳需求的增加(表5),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有色礦企的鎳礦并購項目。
表5 中國三元材料企業高鎳產能布局情況
資料來源:真鋰研究,2019年11月26日
當前鈷、鋰市場價格的下跌,是因為全球產能的過度釋放以及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的誤判。鈷、鋰行業還將經歷一段痛苦掙扎的過程,有資金有實力的大企業能挺過寒冬,一些中小企業則很有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為其他企業的進入提供并購的機會。
稀土也應是關注的首選對象之一,尤其是輕稀土中的鐠、釹和重稀土中的鏑、鋱。我們近年來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投向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傳統礦業國家,其實非洲也有很多稀土綠地項目有待于我們去挖掘。例如布隆迪的加卡拉項目、安哥拉的隆貢若項目、坦桑尼亞的恩瓜拉項目、坦桑尼亞的韋古山項目、南非的斯廷坎普斯克拉爾項目、馬拉維的松尾山項目以及津巴布韋的一些項目。非洲稀土項目普遍具有品位高的特點,目前主要由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西方公司控制。我們應該關注未來非洲稀土項目開發對市場和行業帶來的影響,并積極參與資源條件好的項目,可以與西方公司合作,利用我方先進的分離技術,將非洲的稀土精礦運回國內加工。
雖然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大概率事件,我們同時也應密切關注內燃機技術和電池技術的發展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如果內燃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動力電池技術無法有效提升,或者氫燃料電池取得重大進展,都會影響到鎳、鈷、鋰等電池金屬的需求。